使用耳機時,應遵循“3個60”原則
長期佩戴耳機對青少年聽力的影響,因為早期癥狀不明顯,很容易被忽略,有研究表明,長期處于噪聲環(huán)境中,首先會出現(xiàn)4000Hz處聽力下降。此時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中所使用的語言頻率并未受到影響。只有當聽力損失向低頻延伸,語言頻率聽力受損到一定程度,才容易被人們所察覺。
所以,在日常使用耳機的時候,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注意呢?
01佩戴耳機時間長
據(jù)研究表明,大多數(shù)青少年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超過1小時,甚至更久。內耳的毛細胞數(shù)量有限,長期、慢性的噪聲刺激,造成毛細胞代謝紊亂,供血、供氧不足,使得其發(fā)生不可逆的損傷,引起噪聲性聽力下降。
02耳機選用不當
在同等分貝的情況下,插入式耳機比外界傳入聲音對聽力的損傷更大。此類耳機與外耳道緊密相貼,聲音進入外耳道后沒有任何緩沖的余地,強大的聲壓全部集中到鼓膜上,從而造成內耳損傷,聽力下降。而耳罩式耳機增加了揚聲器和鼓膜之間的距離,可以降低聽力受損的幾率。
03使用耳機的不良習慣
① 聽著音樂入睡,但是在熟睡時佩戴耳機,耳機被夾在枕頭和耳朵之間,加大了聲壓對鼓膜的刺激,使內耳更容易受到損傷。
② 在熱鬧的街道上噪聲一般在70dB左右,公交車和地鐵里的噪聲在85dB左右??上攵?,在地鐵、商場等一些人員密集噪聲大的情況下,會不由自主的提高耳機的音量,此時耳朵所受的傷害更大。
③ 運動時內耳供血不穩(wěn)定,內耳毛細胞和神經(jīng)供血供氧不足;同時戶外運動需要耳機的音量更大一些,這些都增加了對聽力的損害。
④ 頻繁和持續(xù)使用耳機會造成外耳道細菌繁殖加快,導致耳部感染性疾病也是導致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實驗表明,入耳式耳機佩戴一個小時后,耳部細菌數(shù)量是佩戴前的5倍左右。
⑤ 使用他人的耳機,也可以造成細菌傳播,產生交叉感染。所以應盡量使用自己的耳機,并且定期對耳機進行清潔和消毒,防止細菌滋生,減少對外耳道的污染。
因此,避免長時間、高強度的使用耳機,改正使用耳機時的不良習慣,是使青少年遠離娛樂性噪聲污染最重要的措施。使用耳機時,應遵循“3個60”原則:每次使用耳機不超過60分鐘;聲音的大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%,當外界環(huán)境聲音超過60dB時,盡量不使用耳機。